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开设的高等院校工科专业之一,培养的人才在我国军工科技和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智能制造2025”政策背景下,“航天航空材料”、“高性能芯片材料”、“5G通信电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交通运输轻量化材料”等均是未来国家的重点发展方向,这些都与金属材料工程密切相关。本专业秉承“知行合一、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在传授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与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能力的培养。直接面向粤港澳大湾区高度发达的“轻合金成形及表面处理”、“通信电子材料”、“高端生物医用材料”、“新能源汽车材料”及“新能源电池材料”等高技术产业输送德才兼备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7人,其中教授4人,副高职称3人,博士学位覆盖率高达94.1%,且65%以上的教师具有海外学术背景,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7人;拥有国家级人才1人,省级人才2人,市级人才1人,校创新团队1个,东莞市创新创业团队1个。本专业教师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瞩目成绩,包括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航天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广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佛山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各类奖项10余项;2018年以来本专业获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2项、广东省重点研发项目2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东莞市第五批创新创业团队1个,东莞市社会发展重点项目1项,广东省教育厅项目1项,累计获得各级别资助经费高达800多万元。
本专业依托国家大科学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广东省最早设立的四大省实验室之一)、广东省高性能轻合金及其成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东莞市新型轻合金及其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永利集团新能源材料研究中心、东莞材料基因研究院等科研平台建设。专业教学与科研设施齐全,配备基础金属实验室,专业综合、仿真、创新实验室和精密仪器实验室,配备高、新、尖仪器设备,价值超过9000万元,为员工创新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了良好条件。 同时,为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的国际视野与科研优势,实施“本科生进实验室、进科研团队和进科研课题”的“三进工程”引导员工从大二开始参与研究项目,实施“导师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员工获得“学以致用”和能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重要能力。
专业热处理、金相、电化学、材料微观分析、力学检测实验室部分设备
本专业具有远高于全国“双一流”高校水平的生师比7.6:1,教师队伍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指导员工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地实现“因材施教”,教师队伍在项目竞赛方面有充足的经验,形成了员工主导,教师指导,以赛促学的培养模式,辅导本专业老员工参加各类国家、省、市级竞赛项目,如“挑战杯”、“互联网+”、“全国老员工金相大赛” 、“全国老员工材料热处理创新创业大赛”、 “全国老员工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老员工材料创新大赛”等赛事,并在历年的赛事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联系方式:
招生咨询电话:0769-22861100
(数据截止时间:2021年10月20日)